“战役旧址寻访、手工兵棋推演”活动前期准备工作继续进行。4月9日,筹备组一行9人来到天津——平津战役中产生了天津方式。我们在天津受到热情款待,对天津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天津,是我国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地处华北地区,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靠燕山、西依北京,位于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天津早在唐朝中叶即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城防设施不断加固;清咸丰十年(1860年)西方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经过长期经营,天津工事异常坚固,地势易守难攻,城防固若金汤。
平津战役共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攻歼新保安、张家口之敌,解放天津。
1948年6月,陈长捷(名字取常胜常捷之意,智勇兼备,被称为抗日常胜将军)调任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11月兼任天津城防司令部司令。天津是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由海上南撤的重要通道,城防坚固。平津战役中,陈长捷指挥2个军10个师及保安部队共13万余人,依托坚固工事和严密火力配置构成的防御体系顽抗。天津北部没有河流,便于大兵团接近,他判断解放军进攻主要方向为天津以北,于是将最强的两个军62军、86军部署在城区北部,企图以此最大限度杀伤解放军攻城主力。同时,为防止解放军逼近,每天派人上护城河砸冰,致使河水横溢,津保公路以南10余平方千米的地区之内在大冬天变成了一片泽国。塘沽不好攻的原因之一,就是冬天水不结冰。而在天津,国民党守军愣是用人工使出了这一招。
1949年1月2日开始,解放军在天津外围的“拔刺”战斗打响。至12日,东北野战军首先扫清天津外围据点。战斗中,天津外围没有一处的碉堡群能抵抗到24小时以上。1月14日10时,在敌拒绝放下武器后,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1纵、2纵、7纵、8纵、9纵5个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并配属东北野战军特纵火炮538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按照“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作战方针,发起总攻。经29个小时激战,以伤亡2.3万人的代价,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多人,胜利解放天津。整个战斗过程中,除中纺七厂因守敌顽抗而被毁外,天津全市工厂、学校、街道大都保持完好,创造了城市攻坚战的奇迹,后被誉为“天津方式”。
一是老一辈共产党人有高超的战场认知与把握水平。中央军委发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限令3天解放天津。平津战役总前委征询刘亚楼意见时问,“48小时怎么样?”负责攻打天津的刘亚楼回复,“要我说,30个小时就够了。”而整个过程,落实攻城的广大指战员则仅用了29小时。从中央军委的3天(72小时),到战役总前委的48小时,再到刘亚楼的30个小时,以及最后实际的29小时解放天津,让人不禁感叹老一辈共产党人落实指示坚决,纵览全局把控战场的高超指挥艺术!
二是当时有细致准确、严密高效的情报工作。天津城防图成为攻打天津的“通关密钥”。在中共天津地下组织安排下,几个独立的行动小组分头完成了智取天津城防工事图的任务。张克诚同志趁城防公路地图忘了锁入柜子之机,将图带回家和表弟李天祥复制了这份地图。城防碉堡图则由地下党员李克明和郑梦敖完成,他们到铁路沿线的城防工事做实地勘察,只用目测不用尺量,只凭脑子记不用笔记。国民党工务局的工程师麦璇锟同志是我党天津市地下党员,当时他负责天津城防工事第八段的设计和施工。他跑到各个区工程处,看到桌上有摆着富余的图,就顺手拿一份。搜集全了之后,在地下党员引领下送到一家照相馆。照相馆老板康俊山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把城防图的微缩照片藏在一张普通照片背后。就这样,地下党员王文源躲过了出城时的盘问和搜身检查,把城防图送到了华北城工部负责人手中。刘亚楼曾经感慨地说,应该说天津是解放军和地下党共同打下来的。
2021年4月10日上午,时间跨越72年多,我们在天津战役纪念馆参观时见到了郑敬同志捐献的工事构成图(左),细心的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找一找右面这张天津城防图。
三是有因势而变、因敌而动的灵活战法。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分析认为,天津北部没有河流,便于大规模部队接近,因此解放军的主攻方向可能是在北方。陈长捷把城防方案报蒋介石后,蒋对其大加赞赏。而东北野战军则将计就计,在天津北部又搞试射又大挖工事,以迷惑敌人。解放军的攻城作战则巧妙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方针。天津战役中,解放军知己知彼,避其锋芒,击敌弱处,出其不意,取得速胜战果。
在与馆内领导对接“战役旧址寻访、手工兵棋推演”活动时,我们见到了纪念馆的办公室秘书,留下电话号码为沟通下一步的具体活动建立了联系。之后,平津战役纪念馆领导来电话,进一步了解了情况。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进行寻访及推演活动,欢迎大家关注。
参考资料:《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第161至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