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论坛

Community Forum

专家论坛
PX 发表于:2021-02-15 09:01:26 回复 0 赞 0 404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机与认知实验室”(ID: 9h_9c3c1f805cb8),作者刘伟


人机环境系统交互智能是一种生态现象。人通过主客观的交互实现事实存在,人与人的交互实现价值存在,目前的机器还是一种机器与机器交互的事实存在,机器与人的交互将产生价值存在,事实类与价值类的两个四维(xyzt)参考体系纠缠交互成叠加状态环境,此时的being等价于should。因而,未来博弈更可能会集中在正确的敏捷,恰当的不对称和人机环境系统融合网络化的系统之上!


人是一个有意识和直觉构成想象领域,机是一个由符号和逻辑构成的理性领域, 环境则是一个由力和现象构成的现实领域。但不知为何,如果从现实到想象再到符号的转换足够巧妙,人机环境系统的逻辑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世界的一些道理生成另一些道理,即输入一些道理,然后输出另一些道理。如何实现能够跨界的逻辑体系,比如跨域的三段论、四段论呢?即从形式逻辑如何走向意向逻辑乃至辩证的组合逻辑,进而由各种知识进一步生成智慧呢?!


人类往往是通过偏见偏识开始认知世界的,机器也类似,只不过,人类可以不断刷新调整,因时因地进行恰当因应,机器这方面相对较差。


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中,也许数字孪生可能就是一个错误概念,它忽略了数字三生、多生……如同太阳绕地球说一样,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新的理论所取代,究其因,数字孪生特指物理化、数理化的事实方面,而对管理、心理、伦理、法理等价值、责任、荣誉方面作用有限。对物理数理的微积分容易,对物理、数理、管理、心理、伦理、法理、地理的混合主客观微积分谈何容易!譬如主观的微积分如何实现呢?


日本著名设计师深泽直人将既视感熟练地运用到新产品的设计中,唤起人们对新产品的熟悉感。他往往会去抽取现存的人和物体之间本就存在的关系,寻找一种关于物体共同拥有的记忆导入新设计中。简单来说就是“without thought”。


直观体现了“without thought”这个概念的示范性作品,正是深泽直人设计的MUJI CDPlayer。第一次看到它,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这个拉线式开关上,在再简单不过的设计元素中,不需要提醒,直觉就会去拉动那条悬挂在空中的线,启动开关,音乐流泻而出,在下意识的动作中进而得到一个惊喜,谁能不为这个绝妙的设计所打动?这个早已熟悉的拉线动作,它几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且时常出现在生活中,设计师只是将它放进设计中,赋予CD Player一个“似曾相识”的新样式。这个设计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使用:without thought。这就是所谓的,直觉设计。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ut31Gtb8FSX_KuHieuh9Q



人机交互之三


我们又可以这么理解:人往往在无意识状态下会对同一事物产生相同的反应,他们在观看同一物件时,总会自然的找出对它感到有共鸣的地方。如果设计师能从生活和环境的观察中,抓住这些能让人产生共鸣、让人不假思索就自然能理解的元素,运用进设计中,这个产品自然会是一个好的设计。



关于三一大小的胡思乱想


今天整理了一下三一学院后院庭的照片,发到了网上一天后有两个反馈,一位长者说,看上去比都伯林的三一学院要气派些,另一位网友干脆两个字外加一个感叹号:圣地!对两个评价,若要我实话实说,那就是后者的评价更准确些。如果能把剑桥一分为二的话,可以分为“剑”和“桥”,那么三一学院应该就是剑的锋、桥的梁,在自然科学中最伟大的几位科学家中,牛顿、麦克斯韦、霍金等人均无异议,在哲学领域维特根斯坦、罗素、怀海特、穆尔等也均是翘楚,在人文学科培根、丁尼生、惠威尔、巴克莱、拜伦等人也都是佼佼者,区区一个巴掌大的地方诞生了足以影响人类许多年的那么多人,难道这不属于圣地?顺便开个玩笑,没有三一的惠威尔,ScienceScientist这两个词恐怕还不知为何物吧?!


 一个地方出一个耶稣、一个释迦摩尼、一个默罕默德、一个孔子就足以使该处香火不断、摩肩接踵、顶礼膜拜了,这个地方为什么竟会诞生出那么多不同学科的巨匠呢?对此,恐怕钱老之问也略显小了些吧!一个有趣的真实故事或许可见一斑:维特根斯坦在看到其导师罗素给自己写的书序时,说:他还没有理解我的理论!也许这在当前的国内学术界并不会被冠以“大逆不道”吓人的帽子,但敢如此直言的却是凤毛麟角!什么是创新?什么是突破?首先是胆量,一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一种不唯上、不唯书、只为真的趋势和潮流,当年国内改革开放就是冲破了条条杠杠,释放出了人们内心期望变化的潜能,现在国内的学术界更应如此!其次,要有知识和见识,三一学院虽小,但她和整个世界的联系却是亲密无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确有延安蓬勃之朝气、华山论剑之风尚,大家均无物欲之感,规则健全、君子之交、以武会友、互通有无,大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有胆有识,加之以实践,人才辈出之源恐怕就不难理解了吧!


刚才去校图书馆借书,在途中看到一群小孩在玩滑板创新动作,自很远处就听得噼里啪啦响作一团,近处一看更是一片狼藉不堪,很多小朋友不是鼻破就是脸肿,出于好奇就近等看了一会儿,没过多久,他们就渐渐通过经验积累和调整反馈把新动作做得又高又飘,很像是那么一回事了... ...看来胆真的可以生识,识也真的可以生胆!


最后,说句昧良心的话,看来三一真的不小,中国的确不大!希望,不远的将来应该会理顺些吧,因为在鸟巢附近我也曾看到过许多玩滑板的朋友!


人机融合智能就是要把“看的见”和看不见”有机结合在一起


image.png

人与机器的主要差别是:人可以随机应变,且有是非之心


image.png

自动化是确定性的“态”、“势”、“感”、“知”

image.png

智能化是不确定性的“态”、“势”、“感”、“知”


image.png


人机交互的本质是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等与用户之间的自然交流


简单地说,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及其最佳匹配的一门科学。但是,具体到人-机交互系统工效来说,人、机、环境匹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研究人机系统的变化因素对人的体力、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和作用。这是进行人-机-环境系统匹配性研究的基础。只有在充分了解了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特征和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按人的需要设计出友好的人-机界面和环境,才能研究出不同的人-机界面和环境变化对人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才能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并对人-机界面及其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


其次,研究工作应当解决显示/控制面板上所需显示及控制的参数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人的负荷越来越重的矛盾(可简称为人机空间矛盾)。现代显示/控制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也越来越复杂,仪表/控制面板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显示器和操纵装置,对操作/控制人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工作压力。怎样通过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使人只进行一些高级判断和决策,从而充分发挥人对全局的反应、预测和控制能力,同时发挥辅助系统快速、精确、重复性好、不疲劳等优势,也是当前人机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最后,研究解决随着内/外部信息要求反应速度地越来越快,造成操作/控制人员精神越来越紧张,进而使其疲劳速度加快的矛盾(可简称为人机时间矛盾)。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如航空航天等),需要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迅速对复杂多变的各种形式做出合理的反应。研究表明,人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疲劳速度大大加快。在这种条件下,人的耐受力降低、有效连续工作时间缩短,不利于连续工作。从设备和环境的角度来讲,仪器仪表的反应速度越快越好。但是,作为控制主体的工作人员,其反应速度却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求人提高反应速度将是以缩短有效连续工作时间为代价。所以,如何合理分配人和设备的反应时间,使人、机之间的结合达到最优,也是人机系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image.png

人把握“如果”,机负责“那么”


如果说数学是符号之间的关系映射,那么智能则是非符号之间的变关系映射、漫射、影射、散射、反射及混射,试图以数学形式化手段来解决非数学、非逻辑(智能)问题是世界各国智能领域的一个主要误区,数学只是公理化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可预见的数学未来发展,它也许只是研究智能等复杂问题的工具之一,人机融合智能涉及到人类目前诸多研究的方方面面,是当前智能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中美等主要大国角力的焦点热点,哪一个能够抢占这个制高点,将在彼此相互竞争冒险中取得先机,希望大家都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对待之,也许留给自己和对方的时间都不多了!


image.png

西方偏形式逻辑,东方侧辩证逻辑

(东方中孔儒白偏理性,墨家黑侧感性)


image.png



知识不同于智慧,智慧是如何使用知识


image.png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步更远的路


image.png

                                                                          

    立即登录游客您好,可以登录后发布评论哦!
0
回复帖子 返回顶部

请选择对留言操作
删除留言(管理员或楼主)
问题反馈
请将您的宝贵意见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