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棋推演基本概念
兵棋是运用表示战场环境的棋盘和军事力量的棋子,依据战争经验积累形成的规则,对作战双方对抗活动进行模拟推演的工具。兵棋推演以“棋子”在“棋盘”上的移动模拟作战过程,以具体行动量化裁决的方法模拟作战结果,不仅是对推演双方或多方对作战过程进行模拟,更重要的是将人的思想和谋略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是一种全程人在回路、全时思维对抗的作战模拟方法,充分展现了战争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对抗模式:即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对抗。
现代意义上的兵棋,简单形式的有手工兵棋,复杂的是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如目前最为著名、运用最广的JTLS(Joint Theater Level Simulation,联合战区级作战模拟)系统。该系统经过40余年发展,用户遍布美、北约盟国以及日、韩、沙特、巴基斯坦等国军队,台军“汉光”系列演习也是使用该系统。
二、兵棋推演与作战仿真、作战模拟的关系
从概念上讲,兵棋推演与作战仿真是同属于现代作战模拟技术的兄弟分支;从技术和应用角度讲,兵棋推演与作战仿真则具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
(一)作战过程建模的数学基础不同:兵棋推演主要基于统计学和概率论对作战过程进行建模,而作战仿真则主要基于运筹学对作战过程进行建模。
(二)擅长模拟的对象不同:兵棋推演倾向于宏观抽象建模,模拟作战行动整体过程,体现对抗性智力活动;作战仿真则更擅长于对具体武器装备及行动进行细化建模,模拟的作战行动细节(典型例子如装备构造建模、火炮弹道仿真)。
(三)推演模式不同:兵棋推演多使用回合式交互对抗模式,模拟对抗双方交替决策的过程,简单的兵棋推演通常可以采取手工推演方式进行;作战仿真则必须依赖计算机系统,通常以细分的时间片断对作战过程进行连续仿真。
(四)应用场景不同:兵棋推演主要用于军队战术与指挥推演,既可以进行战术与指挥训练,也可以用于作战计划与方案评估;作战仿真则多用于武器装备作战试验与性能试验验证。
三、兵棋推演发展与应用
现代兵棋发源于19世纪初(1811年)普鲁士的一款宫廷战争游戏。1824年,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长冯·穆福林将军发布训令,将该款战争游戏确定为普鲁士军官训练和检验作Z计划的新手段,使兵棋正式列入军用作Z模拟工具。此后200余年,兵棋推演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广泛应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德坦能堡战役中,俄、德均事先进行了兵棋推演,并同时发现了作Z方案的缺陷,但俄军未对其足够重视,德军则利用了俄军的失误及采取了积极措施全歼俄1个集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兵棋推演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德军著名的“闪电战”理论在德军的战争准备中提出,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镰刀闪击计划”成功实施一举成名;德国海军通过兵棋推演形成“狼群战术”,使德军以有限的海军力量扼制了盟军大西洋战略运输线;日本军队在备战中进行了突袭珍珠港的兵棋推演,基于推演结论改造鱼雷,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巨大成功。
随着兵棋推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功应用,美军成为兵棋推演的坚定践行者,兵棋推演从海军迅速延伸至陆军、空军(陆军航空队)等军种,并更加注重基于兵棋推演系统对联合作战战役战术的研究,涌现了丰富的作战推演模拟系统(见表1)。其中,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JTLS系统,将兵棋推演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连线、3D立体影像、视听多维展示手段的“增强型”作Z战推演系统,成为目前最先进的军事模拟训练系统。JTLS可以通过联合多分辨率模型JMRM(Joint Multi-Resolution Model),为JTLS和联合冲突战术模拟系统JCATS(Joint Conflict and Tactical Simulation)、扩展防空仿真系统EADSIM(Extended Air Defense Simulation)等不同分辨率、不同领域的作战模拟系统提供接口、相互支撑,发挥各自擅长领域的作战能力。同时,还提供了与空中任务指令的接口,美空军的ATO可以直接转化为JTLS执行,建立了对任务规划系统的相互支撑作用。目前,JTLS系统已经在美军、北约13个盟国及其他国家等二十余国、三十余军队单位使用,还可支持北约盟国单位联网进行联合作战训练及方案推演。台军“汉光兵推”军事演习也是基于该套系统。
我国对兵棋推演的引进和发展可追溯至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北洋政府派留学生赴德国、美国军校学习接触到兵棋推演教学活动;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在与德军交流中曾聘请德军教官在军校中进行兵棋推演教学;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军事学院曾让部分留德或留日背景的国民党高级军官讲授兵棋课程。